金榜之路
学大陪你
个性化辅导
关于我们  |  联系我们

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译文及赏析

来源:学大教育     时间:2014-12-11 17:34:30


古诗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很重要的一部分,我们在学习时不仅仅要读这首诗,我们还要回去翻译和赏析。下面为大家准备了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译文及赏析。

江南曲(汉乐府民歌)

江南可采莲,莲叶何田田.。

鱼戏莲叶间,鱼戏莲叶东。

鱼戏莲叶西,,鱼戏莲叶南。

鱼戏莲叶北。

一、释:

何:多么。田田:荷叶繁多相连的样子。

二、析:

1、《乐府古题要解》说这首诗是“江南古词,盖美芳辰丽景,嬉游得时也”。

2、“江南可采莲”这一句饱含诗人对江南采莲风俗的喜爱,朱自清《荷塘月色》说:“采莲是江南的旧俗,似乎很早就有,而六朝时为盛。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,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,她们是荡着小船,唱着艳歌去的。采莲人不用说很多,还有看采莲的人,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,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”。“莲叶何田田”这句可参见宋杨万里诗:“毕竟西湖六月中,风光不与四时同。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”。“鱼戏莲叶间”五句,明写鱼儿倏忽往来,自由快乐之状,暗写采莲少女尽情嬉戏,天真活泼之态,以及诗人赞美欣赏,深深陶醉之情。

3、此诗语言通俗浅显,清新自然,生动形象,鲜明如画。运用铺叙手法,刻意表现鱼戏莲叶时的自由活泼情景,给以丰富的想象,强烈的感染,美好的享受。

十五从军征(汉乐府民歌)

十五从军征,八十始得归。

道逢乡里人:“家中有阿谁?”

“遥望是君家,松柏家累累。”

兔从狗窦入,雉从梁上飞。

中庭生旅谷,井上生旅葵。

舂谷持作饭,采葵持作羹。

羹饭一时熟,不知贻阿谁。

出门东向望,泪落沾我衣。

一、释:

阿谁:犹言谁。阿,语气助词。冢:坟墓。

窦:洞。雉:野鸡。旅谷:野生的谷子。葵:蔬菜名。

羹:菜汤。舂:把谷物放在臼中捣去皮壳。

二、析:

1、此诗通过一位年老士兵的自述,揭示战乱给社会造成的巨大破坏,给人民带来的极大痛苦。

2、选材典型,描写真切。能从渲染凄凉破败的景象烘托悲哀痛苦的心情,从羹饭无人享的细节表现家破人亡孤苦无依的处境。

行行重行行(古诗十九首)

行行重行行,与君生别离。

相去万余里,各在天一涯。

道路阻且长,会面安可知。

胡马依北风,越鸟巢南枝。

相去日已远,衣带日已缓。

浮云蔽白日,游子不顾返。

思君令人老,岁月忽已晚。

弃捐勿复道,努力加餐饭。

一、释:

行行:走啊走,走个不停。“浮云蔽白日”:陆贾《新语·慎微篇》:“邪臣之蔽贤,犹浮云之障日月也”。李白《登金陵凤凰台》:“总为浮云能蔽日,长安不见使人愁”。

二、析:

1、这是一首游子思妇之诗,表现的是失意文人游宦不成,有家难归的矛盾苦闷心情。

2、以叙事抒情,叙事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。如开头两句:“行行重行行,与君生别离”,以此叙述来表达那种依依难舍,却又不得不离的人生莫大痛苦,感情千回百转,步履沉重艰涩,尽在不言之中。

3、善用比兴手法,映衬烘托,着墨不多,而言近旨远,含蓄蕴藉,余味无穷。如“胡马依北风,越鸟巢南枝”、“浮云蔽白日,游子不顾返”,其中眷恋之情,哀怨之意,缠绵悱恻,感人肺腑。

明月何皎皎(古诗十九首)

明月何皎皎,照我罗床帏。

忧愁不能寐,揽衣起徘徊。

客行虽云乐,不如早旋归。

出户独彷徨,愁思当告谁?

引领还入房,泪下沾裳衣。

一、释:

“客行虽云乐”:李白《蜀遭难》:“锦城虽云乐,不如早还家”。陈祚明《采菽堂古诗选》:“客行有何乐?故言乐者,言虽乐亦不如归,况不乐乎?”引领:伸长脖子,抬起头来。

二、析:

1、此诗写游子月夜思乡之情。

2、意境鲜明,诗中情景历历如画。叙事委婉曲折,抒情低回幽沉。语言自然流畅,返朴归真,具很高的造诣。

短歌行 曹操

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?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

慨当以慷,忧思难忘。何以解忧?惟有杜康。

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。但为君故,沉吟至今。

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。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。

明明如月,何时可掇?忧从中来,不可断绝。

越陌度阡,枉用相存。契阔谈宴,心念旧恩。

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。绕树三匝,何枝可依?

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。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。

—、释:

曹操(155-220),东汉人,字孟德。历任大将军、丞相之职,后封魏王,建安元年迎汉献帝到许昌,从此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,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。死后,其子曹丕称帝,尊为魏武帝。曹操凭借政治上的领导地位,广泛搜罗文士,促成建安文学的兴盛局面。他的诗歌现存22首,全为乐府诗,气魄雄浑,沉郁悲凉,《短歌行》是他的代表作。

“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”:取自《诗经,郑风,子衿》。衿,衣领;青衿,周代学子服装。“呦呦鹿鸣”四句:取自《诗小雅·鹿鸣}。掇:摘取。枉用:枉驾,屈尊。相存:相互问候。契阔:久别重逢之意。周公吐哺:传说周公一顿饭曾三次吐哺,忙着接待贤才。周公,周武王之弟。吐哺,吐出未及下咽的食物。

二、析:

1、此诗主题为清人张玉毂所说:“此叹流光易逝,欲得贤才以早建王业之诗”。为作者言志代表作。通过对时光易逝,功业未就的咏叹,充分抒发作者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,表现志在统一全国,壮心不已的进取精神。

2、此诗采用乐府旧题,诗经句式,古为今用,既继承诗经、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,又赋予新的思想、新的内容,对诗歌的发展有积极的推进作用。诗歌风格慷慨悲凉,沉郁中激荡着奋发向上的精神,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,语言简练精美,质朴自然,化用《诗经》句子,天衣无缝,恰到好处。

燕歌行 曹丕

秋风萧瑟天气凉,草木摇落露为霜。

群燕辞归鹄南翔,念君客游思断肠。

慊慊思归恋故乡,君何淹留寄他方?

贱妾茕茕守空房,忧来思君不敢忘,

不觉泪下沾衣裳。援琴鸣弦发清商,

短歌微吟不能长。明月皎皎照我床,

星汉西流夜未央。牵牛织女遥相望,

尔独何辜限河梁。

一、释:

曹丕(187-226),宇子桓,曹操的次子。建安二十五年代汉帝即位,为魏文帝。丕继曹操之后,为建安文坛领袖,其诗善用清新晓畅、形象新明的语言,描写男女爱情和离愁别恨,但题材狭窄,内容贫乏,成就不如曹操、曹植。他的《燕歌行》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文人七言诗,为后来七言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
《燕歌行》:乐府旧题。《乐府广题》:“燕,地名,言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。”摇落:凋零,飘落。慊慊:怨恨悲苦。茕茕:孤苦无依。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茕茕孑立,形影相吊”。清商:凄清的曲调。商,古代:五音之,一:宫、商,角、徽、羽。商音激越凄清。未央:未尽,辜:罪。

析:

1、此为闺妇思念游子之诗。

2、写景抒情完美结合,明人胡应麟说:“子桓《燕歌》二首,开千古妙境”。语言清丽,情致婉转,清人王夫之说:“倾情,倾度,倾色,倾声,古今无两”。化用前人诗句水乳交融,了然无痕。句句押韵,押平声阳韵,一韵到底,声音响亮悠长,富极强的音乐性。

七 哀 曹植

明月照高楼,流光正徘徊。

上有愁思妇,悲叹有余哀。

借问叹者谁,言是宕子妻。

君行逾十年,孤妾常独栖。

君若清路尘,妾若浊水泥。

浮沉各异势,会合何时谐?

愿为西南风,长逝人君怀。

君怀良不开,贱妾当何依?

一、释:

曹植(192-232),字子建,曹操第三子。封陈王、谥思,世称陈思王。植少聪敏,善属文,故深受曹操宠爱,几欲立为太子。但由于他“任性而行,不自雕励”,终于失宠。曹丕、曹睿相继称帝后,屡遭猜忌迫害,几次贬爵徒封,终日过着困顿郁闷的生活,壮年时即病逝。其诗以五言为主,前期作品多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向往建功立业的情怀,后期作品则表现渴望自由,反抗迫害的思想感情和怀才不遇的愤懑。《七哀》即为其代表作之一。他的诗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,写景生动,抒情曲折,骨气奇高,辞采华茂,代表建安文学的最高成就,对五言诗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。南朝谢灵运说:“天下才有一石,曹子建独占八斗,我得一斗,天下共分一斗”。

宕子:荡子。清路尘:尊贵的大路上的尘土,喻其能随风高扬。颜师古注:“尘,谓行而起尘也。言清者,尊贵之意也”。良:确实。

析:

1、此诗明写闺怨,暗写兄弟失和,君臣不睦的忧伤。

2、通篇用象征手法,意蕴深厚,情辞委婉恳挚、悱恻动人,文势高低起伏,余音缭绕不绝,语言朴素自然,全无雕饰之感,纯以真情取胜,深具动人魅力。

归园田居 陶渊明

少无适俗韵,性本爱丘山。

误落尘网中,一去三十年。

羁鸟恋旧林,池鱼思故渊。

开荒南野际,守拙归田园。

方宅十余亩,草屋八九间,

榆柳荫后檐,桃李罗堂前。

暧暧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。

狗吠深巷中,鸡鸣桑树颠。

户庭无尘杂,虚室有余闲。

久在樊笼里,复得返自然。

一、释:

陶渊明(365-427),东晋大诗人,一名潜,字元亮。青年时代怀有建功立业的壮志,曾几次出仕,四十一岁时,任彭泽令,有官八十余日,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便弃官归隐。此后,一直过着躬耕隐居的生活。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大诗人,他的田园诗通过对农村日常生活的描写,表现了农村的美好风光和诗人的闲适心情,充满了憎恶官场,愤世嫉俗和不愿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,内容真切,感情深厚,形象鲜明,语言质朴。但他的诗也常常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。《诗品》评其诗为“文体省净,殆无长语,笃意真古,辞兴婉惬”,称其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。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,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。从他以后,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,到了唐代就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。宋以后,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。

《归园田居》为陶渊明弃官归隐后写的组诗,共五首,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,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,这是第一首。

适俗韵:迎合世俗的品性。丘山:此指自然界山水。羁鸟:笼中之鸟。羁,束缚。守拙:固守愚笨。或说“清高不仕”。方:同“旁”。暧暧:模糊不清。墟里:村落。尘杂:尘俗杂事。虚室:静室。

二、析:

1、此诗充满对污浊官场的憎恶和对纯洁田园的喜爱。诗人的归隐表现出他视权贵如粪土,弃仕宦如敝屣,一尘不染,洁身自好的高尚品性,这在争名逐利、趋炎附势的世俗社会,愈见其可贵之处。称得上“先生之风,山高水长”之誉。

2、陶诗素淡平易,如家常语,娓娓叙说。然朴素中见绚烂,平淡中见真情。恰如苏轼所言:“其诗质而实绮,癯而实腴”。纵观此诗,有直截了当的议论,一语中的。如“少无适俗韵”等四句;有简洁精练的叙述,勾勒环境。如“方宅十余亩”等四句;有生动形象的描写,情景历历。如“暧暧远人村”等由句;有比兴手法的运用,如“羁鸟恋旧林”等四句;有真挚感情的流露,如“户庭无尘杂”等四句。故其水清不浅,山绿树多,教人欣赏,耐人寻味处俯仰可见,然最令后人动心的是诗人超凡脱俗的高风亮节,屡屡教人产生无限仰慕之情。

饮 酒 陶渊明

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

问君何能尔,心远地自偏。

采菊东篱下,悠悠见南山。

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。

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。

一、释:

《饮酒》:陶渊明《饮酒》诗共有二十首,此为第五首,代表作。尔:如此。真意:人生的真谛。

二、析:

1、此诗抒发诗人回归自然,恬然自得的心情,其中名句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千古流传。周敦颐《爱莲说》云:“晋陶渊明独爱菊”,“菊,花之隐逸者也”,均缘此而发。其高远的意境、深蕴的哲理,莫不教人掩卷沉思,浮想联翩。古人“淡泊以明志,宁静而致远”,于此有集中的表现。

2、“悠然见南山”之“见”,一种版本为“望”,然“见”与“望”的性质判然不同,“见”为不经意之见,“望”为有所期之望,就不能恰当表达诗人闲逸而自在,南山静穆而邈远,同为自然物而共存,相互悠然之神韵。故苏轼斥“望”宇为非陶潜原意之谬误。

归去来辞 陶渊明

归去来兮!田园将芜胡不归?

既自以心为形役,奚惆怅而独悲?

悟已往之不谏,知来者之可追;

实迷途其未远,觉今是而昨非。

舟摇摇以轻扬,风飘飘而吹衣。

问征夫以前路,恨晨光之熹微。

乃瞻衡宇,载欣载奔。

童仆欢迎,稚子候门。

三径就荒,松菊犹存。

携幼入室,有酒盈樽。

引壶觞以自酌,眄庭柯以怡颜。

倚南窗以寄傲,审容膝之易安。

园日涉以成趣,门虽设而常关。

策扶老以流憩,时翘首而遐观。

云无心以出岫,鸟倦飞而知还。

景翳翳以将入,抚孤松而盘桓。

归去来兮!请息交以绝游。

世与我而相违,复驾言兮焉求?

悦亲戚之情话,乐琴书以消忧。

农人告余以春及,将有事于西畴。

或命巾车,或棹孤舟。

既窈窕以寻壑,亦崎岖而经丘。

木欣欣以向荣,泉涓涓而始流。

羡万物之得时,感吾生之行休。

已矣乎!寓形宇内复几时?

何不委心任去留?胡为惶惶欲何之?

富贵非吾愿,帝乡不可期。

怀良辰以孤往,或执杖而耘耔。

登东皋以舒啸,临清流而赋诗。

聊乘化以归尽,乐夫天命复奚疑?

一、释:

以心为形役:使心灵受形体的奴役,此指为生存所迫去违心当官。“悟已往之不谏”两句:化用《论语·微子》句:“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:‘凤兮,凤兮,何德之衰?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。已而,已而,今之从政者殆而’。”

实:通“入”。熹微:天色将明未明。衡宇:此指房屋。衡,门框。宇,屋檐。载欣载奔:又是兴奋,又是奔跑。三径:汉蒋诩隐居,园中开三径,只与求仲、羊仲交往,皆逃名不出之士。眄:斜视。扶老:拐杖。

岫:同穴。景:日光。翳翳:光线暗淡。盘桓:徘徊,逗留。驾:驾车出门交游。言:语助词。畴:田地。巾车:有帷幕的车子。窈窕:此为幽深曲折的样子。壑:山谷。帝乡:天帝居住的地方,即仙境。耘耔:除草培土。乘化:颐应自然变化。

二、析:

1、这是陶渊明辞官归隐时的作品。《古文观止》注,渊明为彭泽令,是时郡遣督邮至,吏白当束带见之。渊明叹曰:‘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’,乃自解印绶,将归田园,作此辞以明志。因而命篇归去来,言去彭泽而来至家也。东晋社会,异常黑暗。官场风气,极为腐败。渊明生性正直清白,酷爱自由,与官场生涯格格不入,因而决定他最终抉择,必是弃官归隐。

2、《归去来辞》是辞体抒情诗。辞体的源头是《楚辞》,《楚辞》的境界是积极人世而不能的悲剧境界,《归去来辞》的境界是消极避世而可取的超越境界。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受儒道两种思想的影响,即无法兼济天下则退而独善其身,然能真正做到这一步的,数渊明为第一人。《古文观止》注云:“公罢彭泽令,归赋此辞。高风逸调,晋宋罕有其比;盖心无一累,万象俱空,田园足乐,真有实地受用处,非深于道者不能”,可谓精辟之论。

3、欧阳修说:“晋无文章,唯陶渊明《归去来辞》而已”。宋庠说:“陶公《归来》,是南北文章之绝唱”,李格非说:《归去来辞》,沛然如肺腑中流出,殊不见有斧凿痕”,足见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,以及艺术表现上的高深造诣。

怀故人 谢朓

芳洲有杜若,可以赠佳期。

望望忽超远,何由见所思。

行行未千里,山川已间之。

离居方岁月,故人不在兹。

清风动帘夜,孤月照窗时。

安得同携手,酌酒赋新诗。

一、释:

谢眺(464-499):南朝著名诗人,曾任宣城大守,后回朝任吏部郎,因事牵连,下狱而死。其诗风清新流丽,其新体诗对唐代律诗,绝句形成颇有影响,正如严沧浪说:“谢眺之诗,已有全篇似唐人者”。

“芳洲有杜若”两句:化自《九歌,湘君》:“采芳洲兮杜若,将以遗兮下女”、《九歌·湘夫人》:“登白薠兮骋望,与佳期兮夕张”。“望望忽超远”两句:化自《九歌·国殇》:“平原忽兮路超远’、《九歌·山鬼》:“折芳馨兮遗所思”。“山川已间之”:化自《穆天子传》:“道里悠远,山川间之”。“离居方岁月”:化自《古诗》:“同心而离居,忧伤以终老”。岁月:此指正月,新年第一个月。

二、析:

此诗语言自然流畅,平易近人;写景清丽如画,撩人情怀;抒情委婉曲折,绵邈悠远;化用前人诗句,滓然天成,方东树评此诗为“一往清绮”。

西洲曲 南朝乐府民歌

忆梅下西洲,折梅寄江北。

单衫杏子红,双鬓鸦雏色。

西洲在何处?两桨桥头渡。

日暮伯劳飞,风吹乌桕树。

树下即门前,门中露翠钿。

开门郎不至,出门采红莲。

采莲南塘秋,莲花过人头。

低头弄莲子,莲子青如水。

置莲怀袖中,莲心彻底红。

忆郎郎不至,仰首望飞鸿。

鸿飞满西洲,望郎上青楼。

楼高望不见,尽日栏杆头。

栏杆十二曲,垂手明如玉。

卷帘天自高,海水摇空绿。

海水梦悠悠,君愁我亦愁。

南风知我意,吹梦到西洲。

一、释:

翠钿:翡翠首饰。莲子:谐音双关语,喻“怜子”,即“爱你”。“莲心彻底红”:隐喻“爱你之心从头至尾一片赤诚”。青楼:女子所居,与“翠楼”、“红楼”意同,均指装饰精美之楼。海水:此指宽阔如海的江水。

二、析:

1、这是一首闺情诗,以一江南钟情少女之口吻,抒发其四季相思之情。“忆梅”四句;前两句通过一“忆”、一“下”、一“折”、一“寄”动作描写,表现少女之一往情深。后一“梅”字应指梅子,犹如,“花褪残红青杏小”意,隐喻梅已结子而爱情尚无结果的遗憾。后两句写少女绰约风姿,青春靓色,隐有女为悦已者容而悦已者不在身旁的欠缺。“西洲”四句:描摹少女的生活环境:清丽秀美,然宁静和平中有一种清冷寂寞之感。此处用日暮渲染苍茫,用“劳燕分飞”喻情人分离,用风吹乌桕树烘托萧瑟气氛。“树下”四句:写少女盼郎不至的失落无聊情态,情景交融,宛在眼前。“采莲”四句:以清幽绝美境界,写幽悄深切思情。“置莲”四句:第一句写少女痴情,把莲当作情郎信物予以珍惜呵护。第二句借喻自己对爱情的一片赤诚。三、四句写少女饱受相思之苦,于寂寞孤独中寻求虚幻的精神寄托。“鸿飞”四句:勾勒出少女满天飞鸿满天愁,楚楚动人的孤单身影,意境同温庭筠《望江南》词:“梳洗罢,独倚望江楼。过尽千帆皆不是,斜晖脉脉水悠悠,肠断白蘋洲”,激起读者无限爱怜同情之心。“栏干”四句:表明良辰美景,青春年华,只能虚度,眼前一片空落迷茫,寂寞之感充斥心头。“海水”四句:无限忧愁,最终化为唯一愿望,希冀重温旧梦,填补相思的空虚心境。

2、构思造境极尽精巧宛转之美,以表现绵绵情思固执不舍之哀婉。诗中以物象变化暗喻四季替代,以幽美景色作自我写照,含无限自怜自惜之意,可谓“良辰美景奈何天”,从“采莲”生出“怜子”,便觉一往情深,无限低回。结句“南风知我意,吹梦到西洲”,更是涉想新奇,余味无穷。范云{闺思}诗:“几回明月夜,飞梦到郎边”,又李白的名句:“春风复无情,吹我梦魂散”、“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风直到夜郎西”均于此化出。故《西洲曲》艺术造诣自然高妙,体现南朝乐府的最高成就。

语文的学习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,我们在学习诗歌时能够学到古人的智慧。以上的为大家准备的关于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译文及赏析,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。

网站地图 |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: | 服务时间:8:00-23:00(节假日不休)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400-102-8926 举报邮箱:info@xueda.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

京ICP备10045583号-6 学大Xueda.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-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